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波德定律

波德定律(Titius-Bode law),簡稱「波得定律」,是關於太陽系中行星軌道的一個簡單的幾何學規則。它是在1766年由德國的一位中學教師戴維·提丟斯(Johann Daniel Titius)發現的,後來被柏林天文台的台長波得(Johann Elert Bode)歸納成了一個經驗公式來表示。

波德定律的公式為:(a_n = \frac{4 + 3 \times 2^n}{10})(其中(n)為行星的序號,從0開始),這個公式可以理想地表示出太陽到土星的平均軌道半徑。這個定律在火星木星軌道之間出現間隙,這一宇宙空間後來發現了天體,例如凱萊斯1號小行星

然而,波德定律的公式雖然計算結果被公認正確,卻不能解釋其客觀原因和內在規律性。張福增經研究提出的新定律說明了其客觀和內在規律性且結果與波德定律一致,即太陽系內所有行星位置都從第一顆行星算起,在新天文單位的層次級數倍數上,公式為結構基數加上新天文單位與層次級數的乘積之和。結構基數為0.6億公里,是太陽到第一顆行星(水星)的理論距離;水星,金星,地球等行星層次級數依次為0,1,2,以此向外擴一層翻一番;新天文單位為0.45億公里,是太陽引力半徑(67.50億公里)的1.5萬分之一。

此外,張福增還發現新行星結構定律與原子核外電子分布也表現出共同規律性,即太陽系中物質微觀分布與巨觀分布有著共同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