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為什麼有簡體字

簡體字的產生有其必然性,它是漢字演變過程中的一箇階段。漢字從甲骨文金文變爲篆書,再變爲隸書楷書,其總趨勢就是從繁到簡。隸書是篆書的簡化,草書、行書又是隸書的簡化,而簡體字正是楷書的簡化。楷書在魏晉時開始出現,而簡體字已見於南北朝(4-6世紀)的碑刻,到隋唐時代簡化字逐漸增多,在民間相當普遍,被稱爲“俗體字”。我們今天使用的許多簡化字,其實在這時候就已經開始出現苗頭,但與現在的簡體字意義有所不同,俗體字不等於如今的簡體字。與正體字比較起來,俗體字的特點是改變筆畫或更換偏旁,也有少數是另造的。例如:寶、體、、僅、進、積等。俗體字在歷代碑帖裏很多,在六朝時的一些碑刻就有不少,到隋唐時更加增多,以至影響到著名的書法家。如唐代歐陽詢顏真卿的書法作品裏就有很多俗體字:流、景、明、損、珍、脫等。宋代以後,隨着印刷術的發明,簡體字由碑刻和手寫轉到雕版印刷的書籍上,從而擴大了簡體字的流行範圍,數量大大增多。這也是爲什麼簡體字必然產生,快捷方便容易看。

此外,簡體字的產生也與中國的社會歷史背景有關。自從民國時期起,由於受到西方列強的入侵,中國的知識分子普遍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激進思想,認爲繁體字代表一種落後、愚昧的專制象徵,不利於民族國家的教育文化發展,因此要實現漢字的拉丁化。經過了新文化運動的洗禮,白話文運動更加深入人心,繁體字顯然被逐步取代。

建國後,我國的簡化字運動蓬勃發展,與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先後有了一簡與二簡,關於漢字的簡化其實也是一種大的歷史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