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理型

理型論,也稱為理論of Forms或理論of Ideas,是西方哲學中關於本體論與知識論的一種觀點,由柏拉圖提出。柏拉圖認為,自然界中的有形之物是「流動」的,因此世界上沒有不會分解的「物質」。屬於「物質世界」的每一樣東西都是由某種物質做成,這種物質會受時間侵蝕,但做成這些東西的「模子」或「形式」卻是永恆不變的。柏拉圖認為,我們周遭事物的「背後」有一些特定的形式,他將這些形式稱為「理型」或觀念。在每一匹馬、每一隻豬或每一個人的後面,都有一個「理型馬」、「理型豬」或「理型人」。因此,柏拉圖得出結論:在「物質世界的背後,必定有一個實在存在。他稱這個實在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於自然界各種現象背後、永恆不變的模式。」這種觀點被稱為「柏拉圖的理型論」。

理型論的一個簡單解釋是,全世界有一個最完美的手機,這就是手機的理型,而其他現實的手機都是對這個手機的理型的模仿。現實的具體的手機是千差萬別的,但是,手機的理型只有一個,這就是理型的基本思路。

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有一個著名的洞穴比喻來解釋理念論:有一群囚禁在洞穴中的人,他們只能看到自己以及身後到火堆之間事物的影子,他們認為這些影子是真實的東西。最後,一個人掙脫了枷鎖,並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看到了真實的事物。他返回洞穴並試圖向其他人解釋,那些影子其實只是虛幻的事物,並向他們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對於那些囚犯來說,那個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