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知行合一例子

知行合一是一種哲學理念,強調知識和行動的結合。在中國古代哲學中,這一概念由王守仁(王陽明)提出,他認為道德是人行為的指導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動是達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導下產生的意念活動是行為的開始,符合道德規範要求的行為是「良知」的完成。知行合一不僅針對朱熹,也不同於陸九淵,王守仁反對將知行分作兩截,主張求理於吾心。他強調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離,也沒有先後。

陶行知是受到王陽明「知行合一」學說影響的人物之一,他在43歲時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從而改名為陶行知。陶行知先生還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張,強調實踐的重要性。

齊白石學畫蝦時,曾終日蹲坐在蝦池旁觀蝦的動態;徐悲鴻的奔馬圖,是他常在馬廄觀馬的結果;達·文西為了完成《最後的晚餐》,曾用兩年半的時間到酒館、市集去搜尋人物形象,觀摩人物神態。這些事例都體現了知行合一的理念,即學有所成,就必須有「知」在肚裡,「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