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磁尺的工作原理

磁尺的工作原理主要基於電磁感應現象,用於測量物體的位移。其核心組件包括一個帶有周期性磁體的磁尺和一個相對移動的磁頭。

在製造過程中,首先在非導磁材料(如銅、不鏽鋼、玻璃或特定合金)上鍍上一層磁性薄膜,常用的材料是Ni-Co-P或Fe-Co合金。然後,按照一定的標準尺度(通常是0.05mm的間隔),在磁性薄膜上錄製一系列的磁信號,形成磁柵。這些磁信號通常是以SN-NS-SN-NS…的方向排列的小磁體。在測量線性位移時,磁尺可以做成尺形或帶形;而在測量角位移時,則可以做成圓柱形。

測量時,磁尺隨著位移(或轉動)而移動,磁頭則用來讀取這些移動的磁柵信號。當磁頭內的線圈靠近或移動經過這些周期性的磁體時,會產生感應正弦電動勢。通過對這些電動勢的頻率進行計數和處理,就可以計算出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此外,還有一種基於霍爾效應和磁阻效應的編碼器磁尺,它通過感應磁場變化並將這些變化轉化為數位訊號來工作。這種類型的磁尺通常用於機械設備中,安裝在旋轉軸或線性移動軸上,用於監測裝置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參數。

總的來說,磁尺是一種高精度、高靈敏度的位移測量工具,廣泛套用於各種工業和科學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