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蕃刀

蕃刀,又稱山刀,是台灣高山族同胞個人佩刀的統稱。這種刀具根據所屬部落及用途的不同,形制各異。台灣地處北回歸線附近,島內叢林茂密,地形複雜,高山族等台灣先民在島內居住生活時,經常要在藤類密布的山林中跋涉,因此發明了既鋒利又實用、同時經得起粗重操作的蕃刀。其造型與結構都是台灣少數民族歷年來叢林生活經驗的積累,比起其他刀具,更加適合島內多變的地貌環境。

高山族由多個族群部落組成,各族居住地區、生活習慣、語言及文化特徵各不相同,對於蕃刀的稱呼也大相逕庭。例如,泰雅人稱其為lalao,排灣人則稱為takit,魯凱族稱為lab,卑南、阿美、雅美分別稱為dalaw、vunos和pararowai,而鄒族則稱其為pojava,布農語和賽夏語稱為shinhaiday和malat。

蕃刀因產地和用途的不同,種類繁多,形制各異。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泰雅人使用的銅門刀,以其產地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而得名,東部各地多有使用。埔里刀主產地在南投縣埔里鎮,泰雅、布農族都有使用,刀形類似直刀,刀身短,刀面寬。而南投縣水裡鎮出產的則稱為水裡刀,主要由布農族與鄒族使用,刀形前大後小,重心接近刀尖處。此外還有六龜刀、霧台刀、台東刀,產地分別在高雄縣六龜鄉和台東縣南王部落,刀形大同小異,使用者主要有排灣與魯凱、卑南等族。

蕃刀通常由刀身、刀柄與刀鞘三大部分構成。刀身是一把刀的主體,可以細分為刀莖、刀體、刀刃和刀背。蕃刀的加工過程與一般刀具並無大異,需要經過多次鍛打和拋光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