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蘇軾為什麼寫水調歌頭

蘇軾創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背景是在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的中秋節,當時他在密州(今山東濰坊諸城)任職,與他的弟弟蘇轍已經七年未見。蘇軾因與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合,自請外放,先後在各地擔任官職,希望能調任至與蘇轍較近的地方以便兄弟團聚,但始終未能如願。

在中秋節這一天,面對皓月當空的景象,蘇軾心中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他藉着酒興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詞作。這首詞的前半部分通過對月亮的讚美,描繪了月色的美麗,爲後續表達自己的情感做了鋪墊。詞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等句,不僅體現了蘇軾對自然現象的觀察,也深刻反映了他對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整首詞通過對月亮的描繪和對人生哲理的探討,表達了蘇軾對弟弟蘇轍的深切思念,以及對仕途不順、才能得不到充分發揮的無奈和鬱郁不得志的情緒。同時,詞中也流露出蘇軾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美好祝願,展現了他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