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部首法

部首法是中國傳統的字典檢字方法之一,它依據漢字的部首進行排序和檢索。部首,即漢字的偏旁,根據部首的筆畫多少來排列。這種方法在明代的《字彙》、清代的《康熙字典》中就已經被採用,並一直沿用至近代的《中華大字典》《辭源》《辭海》等字典中。

使用部首法查字時,首先需要確定字的部首,並數出該部首的筆畫數。然後,在《部首目錄》中找到相應筆畫數的部首,接著在《檢字表》中根據部首的頁碼找到該字。最後,數出該字除去部首外的筆畫數,並依據此在正文中查找該字。

部首法的優點在於它比較容易掌握,而缺點則在於部首沒有固定的位置,可能出現在字的不同方位,如上、下、左、右、內、外等,這增加了查字的難度。此外,有些字的部首不易確定,如「相」字不屬於「木」部而是「目」部,「穎」字屬於「禾」部而非「頁」部,這些都會使得查字速度變慢。

在使用部首法時,需要注意幾個原則:

一般根據字的上、下、左、右、外等部位的特徵來確定部首的位置。

如果外部設有部首,則定中坐;如果沒有中坐,則定右上角。

如果一個位置具有多個部首,則按照上、左、外、中坐、多筆次序來確定。

如果部首次序無法確定或所在位置不符合規定,則按照起筆、單筆部首或筆畫排入難檢字中。

運用部首查字法時,必須具備三個條件:會數筆畫數、會找部首、會筆順。此外,還有一些口訣可以幫助記憶查字典的規律,例如「頭底兩層是部首,要讓字頭當偏旁」、「左右兩邊是部首,取左去右有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