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震相

震相是地震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指的是地震波的不同類型和特徵。根據提供的信息,震相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P震相和S震相。它們是來自震源的兩種體波。P震相(初級波)中的質點會沿著波的傳播方向運動,而在震中距105°範圍內,P震相是地震圖上的初至震相。S震相(次級波)的振幅和周期通常都比P震相大,其質點運動垂直於傳播方向。S波還可以進一步分為SV波和SH波,SV波的質點振動限定在豎直入射面內,而SH波的質點振動則在水平方向。

直達波。對於淺源近地震,直達波是從震源經過地殼上層(如花崗岩層)傳播到地表的波,表示為圶(或Pg)和埅(或Sg)。

首波和反射波。在地殼上下層分界面(康拉德界面C)上傳播的首波表示為P和S。莫霍界面M上的首波表示為Pn、Sn,而該面上的反射波表示為P11、S11。當震源位於花崗岩中時,一定距離內可以觀測到圶、埅、Pn、Sn、P、S、P11、S11等震相。

體波的反射震相。體波傳至地球表面可發生一次或多次反射。不改變波的性質的反射震相分別用PP、PPP、SS、SSS等表示。波的性質發生轉換的震相,如SP、PPS等,其中SP震相表示S波經過反射後轉換為P波。

核震相。在地核-地幔界面上反射的震相,如PcP、ScS、PcS、ScP等。這些震相在近震的地震圖上出現,在震中距30°~40°時尤為顯著,是研究地核界面的重要震相。

此外,地震圖上的特定波動記錄,具有不同振動性質和傳播路徑的地震波的特定標誌,稱為地震相。地震相分析是沉積學和地震學中的一個重要方法,通過識別和分析地震剖面上的反射波組特徵及其形態組合來推斷沉積環境和地質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