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香葇

香薷是一種中藥材,學名為香薷,屬於唇形科香薷屬的直立草本植物。它的莖通常自中部以上分枝,呈鈍四稜形,具有槽,表面可能無毛或被疏柔毛覆蓋,顏色常為麥稈黃色,老化後變為紫褐色。香薷的葉子形態為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花期在7月至10月,花冠通常為淡紫色,花葯為紫黑色。

香薷主要生長在路旁、山坡、荒地、林內和河岸等地方,海拔可達3400米。它在中醫中被用於發汗解表、化濕和中、利水消腫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夏季因寒冷引起的頭痛發熱、惡寒無汗、胸痞腹痛、嘔吐腹瀉、水腫和腳氣等症狀。

香薷的採集時間一般在9月至10月間,當果實成熟時割取全草曬乾。其性味歸經為性微溫、味辛,主要歸於肺經和胃經。在使用時,應注意其含有揮髮油,需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使用。此外,由於香薷性溫,陰虛火旺者應慎用。

香薷的採收加工通常在夏季莖葉茂盛、花盛時進行,采割後除去雜質,陰乾。飲片性狀描述為不規則的段狀,包括莖、葉、花、穗混合,質地脆,易折斷。香氣清香而濃,味道辛而清涼。功能與主治方面,香薷可用於治療暑濕感冒、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腹痛吐瀉、水腫和小便不利等症狀。其用法與用量一般為3至10克。香薷因其辛溫發散的特性,在外觀能解表,下能利尿,功效類似於痲黃但較為溫和,因此有「夏月痲黃」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