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孤掌難鳴故事

“孤掌難鳴”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只有一個手掌很難發出聲音,比喻一個人力量單薄,難以成事。這個成語來源於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公孫龍,他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一位著名哲學家。公孫龍主張“白馬非馬”的理論,認為馬是一種具體的動物,而白馬則是一種具有白色特徵的馬。他認為將白馬等同於馬是不正確的,因為白馬具有一些馬所不具備的特徵。

在這個故事中,公孫龍與另一位哲學家墨子發生了爭論。墨子認為公孫龍的理論會導致一些荒謬的結論,並試圖說服他改變觀點。然而,公孫龍並不認同墨子的觀點,他認為只有自己的理論才能解決問題。

於是,公孫龍決定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理論。他邀請了一些朋友,準備了一個辯論會。在會上,他只帶了一隻手,而其他人都帶著一隻手以上的道具。公孫龍認為只有一隻手的人是無法與其他人合作、共同發聲的,因此“孤掌難鳴”的道理就顯而易見了。

這個故事後來被人們用來形容一個人力量單薄,難以成事的情況。而“孤掌難鳴”這個成語也成為了中國文化中的常用成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