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彼岸性

彼岸性是德國哲學家康德提出的概念,與「此岸性」相對。康德認為,自在之物(即獨立於人的意識而存在的實體)處於人所認識的現象界之外,因此具有彼岸性,人無法完全認識這些自在之物。

康德認為,人的認知局限於現象界之內,即人只能認識那些通過人的感官經驗和主觀認識能力所形成的現象。現象界之內的事物被稱為「為我之物」,具有可知性,其認知特性稱之為此岸性。而現象界之外的事物,即「自在之物」,不具有可知性,其認知特性稱之為彼岸性。

康德的這一理論基於他的二元論觀點和不可知論,認為現象界與自在之物之間存在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儘管如此,康德承認事物本質的存在,但他從根本上否認人類能夠認識客觀事物的本質。與之相對的觀點是此岸性,它指的是人的認知限於現象界的此岸的特性。

儘管康德的這一理論在哲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它也受到了其他哲學流派的批評和挑戰。例如,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通過實踐和認識的發展,人類可以逐漸提高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從而消除此岸性與彼岸性的絕對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