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波斯化

波斯化指的是受到波斯語言文化強烈影響的社會與人群。這一概念類似於「希臘化」,是受到波斯語言文化強烈影響的社會與人群。美國世界史學者馬歇爾·霍奇森在1975年發表的遺作《伊斯蘭的歷程》中首次提出該詞,用以描述在伊斯蘭文明擴張過程中,特別是在阿拉伯帝國時期,波斯文化對西亞北非以及更廣泛地區的影響。

波斯化現象並非波斯語自然生長的結果,也不是以波斯語為母語的人群向外擴張造成的。其形成部分原因是由於阿拉伯人的擴張與征服。在阿拉伯帝國行政治理仿效薩珊波斯,制度、人員多有沿襲。在帝國日趨衰落的9世紀,新波斯語從帝國東部的各種波斯方言中崛起,從口語升格為使用阿拉伯字母書寫的書面語,套用於行政管理與文學創作。至11世紀,新波斯語已經成為中亞地區高雅文化的通用語,出現創作繁榮。薩曼伽色尼塞爾柱等突厥人建立的一系列王朝將這種新文化加以推廣,演變為一種長期穩定的文化結構,在西亞一直持續到20世紀,中亞和南亞則在稍早的19世紀結束。

新波斯語的興起所帶來的結果,不僅僅是在行政、文學、學術領域出現了一種與阿拉伯語彼此競爭、共同發展的語言,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重新塑造了伊斯蘭世界的整體文化取向。在伊斯蘭世界內部,波斯化對南亞的烏爾都語,以及奧斯曼帝國極力推廣的奧斯曼土耳其語等本土語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