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班卓琴起源

西非

班卓琴是一種起源於西非的彈撥樂器,它最初的設計非常簡單,由一個圓形琴身(通常由葫蘆果殼製成)和四根弦線組成,琴身蒙有羊皮紙或獸皮,琴頸較長且沒有指格,直至琴軫部分變得寬闊,以容納琴軫。

班卓琴在17世紀的奴隸貿易中被引入新大陸,並從南方的種植園逐漸傳播到美國北方各州,在拓荒者中流行起來。19世紀時,班卓琴流傳至英國,但在歐洲大陸並不怎麼流行。19世紀中期,由於白人班卓琴師如喬爾·沃克·斯威尼在英美各地的巡迴演出,以及「黑臉人歌舞表演」的作曲家兼樂師丹尼爾·埃米特的推廣,班卓琴在城市白人居民中得到了普及。儘管最初主要由黑奴演奏,但自1870年後,班卓琴開始大量出現在城市居民的客廳中,並逐漸發展成為古典班卓樂曲。1890至1930年間,各地紛紛成立班卓琴俱樂部,組織樂隊,演奏進行曲、雷格樂曲和流行音樂改編的樂曲,形成了廣泛的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