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疏離感

疏離感是一個複雜的概念,涉及到個體與周圍環境之間的關係,包括社會、自然、他人以及自我。這個概念在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精神分析學存在主義哲學等多個學科中有所體現。在哲學上,疏離感通常翻譯為「異化」,指的是主體在其發展過程中,由於自己的活動分離出對立面的客體,導致這個客體與主體疏遠,成為外在的異己力量。心理學中的疏離感,最早由馬克思提出,包含主觀和客觀兩個成分,客觀成分指勞工對外部世界的失控感,主觀成分包括社會分離感和個性喪失。

疏離感的具體表現包括勞動疏離感、無力感、社會孤立感價值疏外感和自己疏外感。這些感受可能導致個體產生社會孤立感、不可控制感、無意義感、壓迫拘束感、自我疏離感等消極情感。例如,當個人感到無法對自己的生活或工作環境施加影響時,可能會體驗到疏離感。

疏離感不僅是個體對環境的一種反應,也可能導致個體採取某些行為或態度,如工作不投入、社交退縮或對生活感到無意義。在處理疏離感時,可能需要探索和改變導致這種感覺的環境因素或個人態度。例如,通過改善工作環境、尋找共同興趣或尋求心理諮詢等方式來減少疏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