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秀才指什麼人

秀才這一稱謂始於古代中國,是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也是對某些士大夫的稱呼。

在隋朝之前,秀才一詞已有之。在漢朝的舉察制下,各州推舉的民間人才稱之為「秀才」。隋朝開始開設科舉考試,最初也是取秀才。到了唐朝初年,秀才是常科考試的一種。但後來「秀才科」被廢,秀才一詞一度變成了讀書人的泛稱。

到了宋朝時,凡經過各地府試者,無論及第與否,都可以稱為秀才。明清時期,秀才是經過院試、得到入學資格的「生員」的俗稱。得到秀才資格,是進入士大夫階層的最低門檻,代表有了「功名」,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並有各種特權,如免除差徭、見知縣時不用下跪、知縣不可隨意對其用刑、遇公事可稟見知縣等。成為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秀才在社會上的地位稍高於平民,但在經濟上並不一定富裕。很多秀才在功名上未能更進一步,只能回鄉以教書等方法為生。

此外,秀才也有書生、茂才、庠生、博士弟子員、相公、措大、官人、青衿、齋長、師傅、學匠等多種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