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蛇文字

蛇字在古代漢字中有著豐富的演變歷史。最早出現在甲骨文中的蛇字,形象地勾勒出了蛇的形體,包括頭部、腹部和尾部。隨後,在金文中,蛇字逐漸演變成「它」字,其中頭部變為「」,腹部和尾部變為「」。這個「它」字是「蛇」字的本字。在《說文解字》中,對蛇字的解釋是:「蛇,它或從蟲。」,表明蛇字與蟲字有關聯。蟲字是虺的初文,象形於虺的臥形。《說文》中提到:「蟲,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臥形。」,進一步說明了蟲字與蛇字的關聯。

在東周時期,「它」字有時也與「也」字通用。另外,蛇字有時也被寫作「虵」。

蛇作為爬行動物,身體細長且有鱗,舌細長分叉,種類繁多。在十二生肖中,蛇被稱為「小龍」,被視為龍的前身。然而,蛇在文化中也常被視為陰險、兇殘、冷漠的象徵,如「蛇蠍心腸」、「佛口蛇心」等表達。蛇的字謎和成語也廣泛用於比喻,如「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貪婪,「畫蛇添足」比喻做事不當。在佛教中,「三毒」(貪、嗔、痴)之一的「嗔」也用蛇來代表。

與蛇字相關的故事情節包括「篷船借傘」、「斷橋」、「盜靈芝」、「水漫金山」等,這些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在乾支紀年中,與蛇對應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