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迷文化

迷文化,也稱為冬粉文化,是媒介消費研究中一個備受關注的研究課題。它涉及對特定演員歌手電影電視節目作家品牌等的極度喜愛、熟悉和認同,以及個體從中衍生出自己的詮釋。迷文化中的個體通常是活躍積極的閱聽人與消費者,有時能夠影響內容的生產者。這些個體往往以群體的形式出現,形成相對於主流客群的小眾群體。儘管每個迷對媒介文本的關係不同,但他們都會建立和維持與文本的情感聯繫,並分享一個共同的心理、社會和文化基礎。迷們積極運用、協商和挪用媒介文本,而迷研究的基礎理論認為,迷的媒介使用行為是迷在文本上的自我反射。

迷文化的研究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隨著文化研究的「葛蘭西轉向」而開始興起。在這一轉向之前,文化研究強調生產環節和階級劃分在文化生產中的作用,認為消費者是消極和被動的。然而,斯圖亞特·霍爾提出的客群對符號文本的三種解碼論(順從式解讀、協商式解讀、對抗式解讀)標誌著對這一觀點的挑戰。霍爾認為,客群在解讀文本過程中具有與文本意圖對抗的主動性。繼霍爾之後,德賽都費斯克進一步強調了迷作為消費者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德賽都將迷比作「盜獵者」與「遊牧民」,認為迷對文化的消費體現了他們在創作上的積極性。費斯克則認為,迷與普通大眾的區別在於他們對文本的辨識力和生產力,以及他們在文化消費過程中的積極參與和狂熱程度。

綜上所述,迷文化研究強調了消費者在文化產品接受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以及他們與媒介文本之間複雜的情感聯繫和意義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