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陶模法

陶模法,又稱塊範法或合範法,是中國古代金屬鑄造工藝中的一種。其工藝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制模:首先,使用陶土製作與所要鑄造的器物形狀、尺寸和大小相同的模型,即母範。在泥模上刻出凹凸的紋飾和銘文後,將泥模入窯焙燒成堅實的陶模。

制範:將摻有砂的粘土緊緊堆貼在陶模上,陰乾後將粘土切成數塊從陶模上揭下來,便得到了外範。內範的製作方法有幾種,其中之一是將已翻好外範的陶模表面進行刮削,颳去的厚度就是欲鑄容器的壁厚。之後再在已削薄的陶模上堆貼粘土,陰乾後也切成數塊取下便製成內範。

澆鑄:內、外陶範大小不同,二者套合起來形成了空腔,但還要在內、外陶範之間放一些具有一定厚度的「墊片」(多為銅片、泥片)以避免內外範接觸。將融化的銅液注入內外範之間的空腔內,銅液冷卻凝固後除去陶範就製成了青銅器毛坯。

修整:以錘子、礪石等工具對毛坯進行錘擊、打磨,除去多餘的銅塊、毛刺,使毛坯表面光潔平滑、紋飾清晰整潔,便製成了青銅器成品。

陶模法所鑄器物會留下鑄痕或錯位等現象,了解其製作原理有助於青銅辨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