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孩子的宇宙》讀後感

  每一個孩子的眼神,都是熠熠生輝,不說話的時候靈動異常,一笑之間萬物開花,喜歡的話題會滔滔不絕,而當他不願意說話分享時,他們的小小腦袋裡,裝著些什麼?他們告訴成人的,常讓我們覺得他們純真又天真,可他們沒告訴我們隱藏起來的會是什麼?回想著兒子,有的時候,他會迫不及待喊「媽媽-媽媽」,可一會兒之間,他又會說:「算了,沒事了」,他想表達什麼?他在躲避什麼?以前總認為孩子就是一個孩子,他們的小心思都逃不了我們成人的手掌心,我們想讓他們照著我們的想法去做,簡直易如反掌,糾正起他們來信手拈來,這是作為成人的我的想法,認為孩子是我身體的一部分,好像就成了我的附屬品。不過孩子慢慢長大間,我發覺真的不是這樣的。尤其看了《孩子的宇宙》一書,更是覺得汗如雨下,看似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他的每一份舉動都隱藏著深深的含義,我是否關注到了?他隱藏了多少秘密,不願與我分享;他又有多少苦惱,我沒有發覺到。他的每一個舉動都在我的關注下,可他的思想,他內部的想法是如同他外部表現如此明朗嗎?看完這本書,我不敢做肯定的回答。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遇到的事情,對待事情的看法都是不同的,這也是為什麼雙胞胎的兄弟姐妹卻有著完全不一樣的發展。《孩子的宇宙》一書中,從孩子與家人、孩子與秘密、孩子與動物、孩子與時空、孩子與老人、孩子與死亡、孩子與異性七個方面,無數的真實事例,講述每一個孩子心中的世界,以及他們的外部表現。他們心思之靈活、廣度之寬,他們的想法之久遠、深度之深,都是作為大人的,我無法預料的。現在想一想,每個孩子長大成人,每一件微小的事件,都在改變著他們,都是他們成長本身存在的未知變化。有一些成因是作為成人的我們而導致的,比如我們自以為是的「善意」——「為了你好」而去改變孩子,讓孩子按照我們意圖去發展,這樣的事例身邊就有很多,就如書中所說,這樣打著「善意」謊言的幫助,實則把孩子逼上絕路,成人的想法是希望對方屈服死掉,代表「之前的」孩子的死亡。有些孩子屈從改變渡過這一艱難時期,有些孩子則會頹唐下去,沉寂不再存有夢想。如果真的要保護孩子的夢想,與其善意的逼迫,不如愛意的引導,給孩子發泄的視窗。每一個孩子都喜歡動物,與其說動物是孩子的分身,不如說是孩子呼吸的視窗,孩子也需要一個傾聽者,或是心靈慰藉的地方,而動物們就填補了這樣的空缺。作為動物,不用說話回答,只需要靜靜聆聽,用最真摯的熱情(比如搖尾巴)去回報,這些都是作為成人的父母做不到的。還有一些成因則是他們必須經歷的,再多保護都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對待異性:在孩子三、四歲時,已有了性別的認知;到了國小時,有了明確的性別區分認識,對待異性,孩子們開始了有了懵懂的試探,有意識的接近;到了高年級,青春期的萌動,存有了愛慕之心,這些都是孩子們成長的必經之路。作為成人的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幫助他們成功度過對待異性之關呢?書中舉例,英格與媽媽作為情敵因外部事件,而使生活扭轉走向正軌,高中女生A子,心中愛慕心中的「小王子」,滿腹熱情,卻被小王子冷漠回復,撕碎課本、大哭到自我修復。孩子心中有了愛慕的人兒,知道這是一個別人不願捅破的秘密,產生了煩惱這一過程,有的時候需要外部干涉、正面引導,有的則需要成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作不知道。而我們很多中國家長最常做的則是大驚失色,大張旗鼓,如臨大敵,強烈制止。殊不知越是禁止,孩子越是反抗,結果蹉跎了多少孩子的一生。愛慕別人這一秘密是用來保護的,雖然是大家都熟知的秘密,也需要大家一同維護保護這個孩子的心靈。給與孩子靜靜的空間,讓他們自我消化,這就是最好的陪伴。

  孩子所看到心中所感受的宇宙是如此神秘,展開有著相當的廣度和深度。想像的世界無邊緣,想像的內容之豐富,都是成人無法估量的。面對孩子的宇宙,要滿懷愛意去接納包容,滿懷愛意去聆聽引導,滿懷愛意才會有最佳的解決辦法。孫莉莉老師說,成長是一個渴望被看到的過程,被大人看到,被同學看到,被喜歡的人看到,時間久了,成長就是一個渴望被自己看到的結果了。我要說,孩子的宇宙也是一個需要被看到的歷程,被成人看到,需要成人內心重視而外表輕鬆對待;被同學看到能給予支持與幫助;被喜歡的人看到,也就僅僅是看到而已,也許就不需要回應。

  認識到孩子的宇宙,承認每一個孩子的與眾不同,給與孩子正確的幫助,我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我願每一個孩子的小宇宙都能綻放燦爛的光彩,爆發小宇宙最大的能量。我相信,每一個大人心中也有這樣一個神秘的小宇宙,保護它愛護它培育它,讓它時刻充滿正能量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