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不分伯仲典故

不分伯仲的典故源於東漢時期兩位著名的文史學家班固傅毅之間的比較。

背景介紹:

班固和傅毅都是東漢時期的著名文學家,他們不僅在同一時期活躍,還有著密切的學術和職業聯繫。

兩人都出生於扶風郡,並在太學求學時成為同學。後來,他們的職業生涯也有過多次交集,包括在朝廷中擔任相似的職務。

典故的由來:

漢明帝時期,班固和傅毅都被要求作《神爵頌》,兩人的作品都得到了漢明帝的稱讚,顯示出他們才華的平等。

儘管班固後來因撰寫《漢書》而名聲更盛,但在當時,曹丕在《典論》中評價他們為「伯仲之間耳」,意味著他們各自有著獨特的才華和貢獻,難以分出高下。

典故的意義:

「不分伯仲」這個典故不僅描述了班固和傅毅之間的文學成就相當,也反映了文人之間相互欣賞和尊重的關係。

這個典故後來被廣泛用於形容兩個或兩件事物難以分出高下,強調了平等和相互之間的比較。

文學影響:

陸游在《書憤》中引用這一典故,表達了對諸葛亮堅持北伐精神的崇高評價,進一步擴展了這一典故的文化和文學價值。

綜上所述,「不分伯仲」這一典故不僅體現了班固和傅毅之間的文學成就相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和欣賞,以及他們在文化和學術上的平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