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二佰伍的由來

二百五」這個詞語的由來有多個版本,以下是三種流行的說法:

與戰國時期的蘇秦刺殺案有關。蘇秦是戰國時期的一個說客,佩戴六國相印,最終在齊國被刺殺。齊王為了找出兇手,將蘇秦的頭顱懸掛在城門上,並發布告示稱蘇秦是內奸,任何殺死他的人可以獲得一千兩黃金的獎勵。後來,四個聲稱自己殺了蘇秦的人出現,齊王詢問他們如何分配獎金時,他們回答「一人二百五」,結果這四個人被斬首,從此「二百五」一詞流傳下來。

來源於唐朝京兆尹的儀仗隊。唐朝時期,京兆尹(相當於現代的市長)出行時有龐大的儀仗隊。最初有一個名叫「喝道伍佰」的小吏用長竿趕開路人,後來增加到兩個,但人們仍將他們共稱為「伍佰」,因此每個人被稱為「二百五」。他們每人手中持有一根長竿,因此也被稱為「二稈子」,後來「二百五」和「二稈子」成為了莽撞、無禮、粗魯之人的代名詞。

秀才的兩個兒子有關。一個秀才一生追求功名卻未能中舉,晚年得到兩個兒子。他為兩個兒子取名「成事」和「敗事」。當秀才外出時,他要求妻子監督兩個兒子寫作業,大兒子寫三百字,小兒子寫二百字。當他回來詢問時,秀才的妻子告訴他兩個兒子的表現,秀才聽後說兩個兒子的表現都是「二百五」。

以上各種說法體現了「二百五」一詞在中國文化中的演變和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