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什麼叫自心

自心在佛教修行理論中,是指具有分辨功能、能夠催生意識(如情緒、情感、念頭等)的心。它包含三個層面:

識(眼耳鼻舌身意):指感官認識,通過五感(眼、耳、鼻、舌、身)和意識(末那,也稱為「第七識」或「意根」)來認識世界。

意(末那):也稱為「第七識」或「意根」,是產生識的主要力量,同時也是產生「我執」的主要力量。

心(藏識、阿賴耶識,也稱為「第八識」):是產生意和識的基礎,也是輪迴的基礎。

自心被視為一種功能和力量,它通過推動作用產生了煩惱心。而自性則是所有眾生都具備的心,它是永恆不變的、不增不減的,有了自性,眾生才有成佛的可能。然而,對於普通人來說,自性是看不見、感受不到的,只有通過「明心見性」的過程才能體驗到。

自心與弗洛伊德的「本我」、佛教中的「自性」以及哲學中的「本體」有相似之處,但它們並不完全等同。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些概念,可以將它們作為對比參照,但深入理解還需從各自的定義和特性出發。

另外,有觀點認為自心就是自性,自性的覺醒使得光明不會喪失,而自性的不覺導致影子般的執著存在,光明的作用則不顯露。這表明在佛教哲學中,自心與自性之間的關係和作用有著深刻的內涵和相互依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