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侍中是什麼官

中國古代的一種官職

侍中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官職,其職責和地位隨歷史時期而變化。以下是侍中官職的詳細介紹:

起源與早期職責:

侍中這一官職始於秦代,最初由丞相之「史」(屬員)擔任,主要負責往來殿內東廂奏事。

漢朝,侍中成為一種加官,可以授予列侯將軍卿大夫等,使其能夠進入宮禁中侍奉皇帝。

地位的變化:

漢武帝以後,侍中的地位逐漸提高,超過了侍郎等職,成為皇帝的親近顧問。

魏晉時期,侍中多作為重臣的加職,不再負責皇帝的生活雜事,而是專注於皇帝的顧問。

隋唐時期的顯著地位:

隋朝時期,侍中因避諱改稱納言,後又改稱侍內。唐朝時恢復侍中的名稱,成為門下省的長官,與中書省長官中書令、尚書省長官尚書僕射共同被尊為宰相

在唐代,侍中是最高監督長官,負責審核皇帝的詔令文書,並在政事堂共議國政。

宋元時期的變遷:

宋代沿用了唐制,但侍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元朝時,侍中主要是禮官、從官,地位不如前代顯赫。

明代侍中的地位有所恢復,但已不復昔日風光,僅為正二品,低於尚書。清朝則無侍中這一職位。

綜上所述,侍中這一官職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歷了從皇帝身邊的近臣到宰相的轉變,其職責和地位隨歷史時期而變化。從秦代的丞相史到唐代的宰相,再到宋代的降級和明代的地位恢復,侍中官職的變遷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