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卍字手

卍字手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中的一種特殊手法,也被稱為「萬字手」。這種手型的陰陽變化無常,手指的排列類似於古代「卍」字,因此得名。卍字手的手型具體為:兩手心相對,拇指向前平伸,食指挺直下垂,中指橫向內層,使三指互成直角;無名指彎屈成環狀,小指微屈成勾形。在練習時,練習者會以丁八步站立,做卍字手向前下劃弧,由內向上翻展,兩手背相靠,食指朝上。接著兩手向內翻轉,由胸前推出呈抱球狀。卍字手的使用講究旋腕接手、沾手化手、借力發手,常用於車輪手、懶扎衣、膝底搓臂、提手上勢等招式中。

卍字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的著名武術家孫祿堂先生。孫祿堂在1928年任江蘇省國術館副館長期間,將太極三十六手傳給了陳健侯先生,之後陳先生傳給了張祚鈺拳師。這一手法被視為秘密傳授,有「法門不入六耳」之說。孫祿堂晚年研煉的太極三十六手中,卍字手是其精粹手法之一。

從文化角度來看,卍字(Swastika)符號在多個文化中具有吉祥和神聖的含義。例如,在佛教中,卍字是佛的三十二種大人相之一,象徵著佛的智慧與慈悲無限。在西藏原始宗教和佛教中,卍字象徵著吉祥、生命不息以及佛的功德。

綜上所述,卍字手不僅是太極拳中的一種特殊手法,其名稱和形式與「卍」字相似,而且其練習和套用蘊含深厚的文化意義和哲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