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地阱炮

地阱炮是一種19世紀後期出現的新型武器,它的特點是具有一個可摺疊的炮架,通常被安置在大坑中或厚實的胸牆後面。這種設計使得地阱炮在平時保持一個很低的姿態,整個炮身都隱藏在工事之內。在戰鬥時,炮架會在液壓、氣壓裝置或配重的作用下展開,炮身抬起露出工事之外進行射擊。射擊完成後,炮架會利用後坐力摺疊起來,重新隱藏在工事之內。

地阱炮的優點包括隱蔽性強,以及在裝填炮彈時炮手可以躲在工事內,減少了暴露時間,從而提高了炮手的安全性。此外,地阱炮的結構相對複雜,生產和維護費用較高,但它降低了修建火炮防禦工事的費用。綜合來看,地阱炮台與傳統炮台相比,總費用還是有所降低,因此被多個國家採用。

威海日島曾是地阱炮的一個重要套用地點。1888年,清政府在威海灣沿岸和劉公島上部署了多所炮台,其中日島因其位置特殊而受到北洋大臣李鴻章的關注。日島炮台修建了地阱炮,這些炮台在甲午戰爭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在,劉公島海軍公所前陳列的火炮是甲午時期的地阱炮殘存的炮管和炮架。

地阱炮的設計也影響了其他類型的火炮,例如日本「浪速」級防護巡洋艦的主炮和副炮,以及北洋水師「致遠」級防護巡洋艦的主炮,都採用了類似的液壓炮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