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多納圖主義

多納徒主義(Donatism)是一個源於古代北非的基督教會分離宗派,起源於公元303年至305年羅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對基督徒的迫害時期。這個宗派的形成是由於對教會忠誠和聖事有效性的不同理解。多納徒主義的領袖多納徒(Donatus)主張,那些在迫害中交出聖經和其他教會書籍的主教,即所謂的「以經換命者」(traditores),已經喪失了作為基督徒和主教的資格。多納徒主義者認為,聖事的合法性完全取決於施行者的道德和神修水平,如果一個聖事施行者曾經跌倒,那麼他所施行的聖事將被視為無效。

多納徒主義者與當時的官方教會(大公教會)發生了嚴重的分裂,他們自視為教會內真正的聖民,認為其他基督徒已經背叛了基督的宗教。在第四世紀,多納徒主義者在北非形成了很大的基督徒派別,幾乎在每一個城鎮或鄉村都有他們的主教。政府對多納徒主義者施加壓力,但這些鎮壓行動通常不會持久,反而加重了他們對公教信徒的仇視。

奧斯定(Augustine)加入與多納徒主義者的爭論後,這個宗派開始走向末路。411年的迦太基會議上,政府決定嚴厲且決定性地對付多納徒主義者。自此以後,不少多納徒主義者重返公教會的行列,但多納徒主義並未完全銷聲匿跡,他們在北非洲到處流竄,直到阿拉伯人入侵時為止。

多納徒主義的教義並非異端,但在教會組織上製造了分裂。他們認為聖禮的有效性在於施行聖禮的聖工人員本身的聖潔性,如果施行者曾經跌倒,那麼他所施行的聖禮將被視為無效。這種分裂發展到了驚人的地步,儘管君士坦丁及其後的皇帝們試圖通過立法和高壓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但都沒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