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大相逕庭典故

大相逕庭這一成語的典故源自春秋時期楚國的一位隱士接輿。接輿以其獨特的言行和思想在當時被人們稱為狂人。據《論語·微子》記載,接輿曾以《風兮歌》諷刺孔子,表達了對當時政治和社會的不滿,並拒絕與孔子交談。唐代詩人李白在詩中提到「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便是引用了接輿的故事。

後來,接輿的故事被進一步傳播和演變。在古代神話中,肩吾連叔討論接輿的言論,肩吾認為接輿的話誇大而無根據,越說越離奇,就像天上的銀河沒有邊際,與常人的言論相距甚遠。連叔則認為,對於瞎子無法與他們共享花紋和色彩的美,對於聾子無法與他們共享音樂的樂趣,暗示接輿的言論雖然離奇,但未必全無道理。

具體到大相逕庭這個成語,其原始含義是指彼此之間的差異極大,不相上下。在現代漢語中,大相逕庭通常用來形容兩個事物或觀點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或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