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成竹在胸的成語故事

成竹在胸,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相關典故最早見於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這個成語最初指畫竹子未動筆前腦子裡早已成竹子。後世用來形容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意。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考慮得很周到。比喻對事物的情況很了解,做起來心裡很踏實。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北宋時期的著名畫家文同,他是與蘇軾齊名的一位畫家。他曾給蘇軾送過一些新鮮的竹筍,並告訴他這些竹筍是自己從土裡生長出來的,不是從市場上買來的。這使蘇軾感到很奇怪,因為竹筍的生長過程很難觀察,於是他決定親自去觀察竹筍的生長過程。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蘇軾發現竹筍的生長過程很有規律,於是他決定畫一幅“成竹在胸”的畫送給文同。

後來,蘇軾將這幅畫贈給了文同,並解釋了這幅畫的含義。文同聽了非常高興,他覺得這幅畫比他之前送去的那幾幅更加生動形象。從此以後,文同和蘇軾成為了最好的朋友,他們經常一起討論繪畫技巧和人生哲學。

因此,“成竹在胸”這個成語現在用來形容做事之前已經考慮得很周到,心裡有底。同時也形容人在做事情之前已經有計畫、有把握,非常自信和從容不迫的狀態。

需要注意的是,“胸有成竹”的錯誤用法通常是因為將其中的“胸”字誤寫作“胸襟”、“胸懷”等詞語中的“胸”字。而正確的用法是應該強調頭腦中已經有了完整的構思和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