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捨身取義的故事

捨身取義的故事涉及到一個叫做孟柯的古人。他為了拯救眾人和捍衛真理,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有一個叫做曹娥的人,她的父親在東漢上虞縣學習經商時淹死在當地最著名的當湖中。曹娥認為自己的父親並非溺水而死,於是誓言要找到真相。她在幾天後的夜晚,在月光下沿著湖岸尋找,但仍然無果。她悲痛欲絕,在哭泣了十日十夜後投水而死。曹娥的行為激起了眾人的憤怒和敬仰,他們認為她是一位孝女,並將她奉為當地的神祇。

這樣的背景下,孟子被認為是一位道德標桿,他無懼生死,為了捍衛自己的信仰和真理,他曾多次表示願意為之付出生命。有一回,有人請他談論君臣之間的倫理關係,他立即表示君臣之道是對彼此的尊重和奉獻,是建立於公義之上的。若君主或臣子觸犯了法律,當遵守法度去治他們的罪,反之若只是因為小過而放過他們,便是置道義於不顧。有人對他說君主視萬民如草芥,欲讓人民失去生命或安居的權利,孟子則認為君主應該以道義為依歸,不能輕易地讓萬民喪命。

在這些話語中,孟子表達了他願意為公義而犧牲生命的決心。他認為人應該有道德底線,不能為了一己之私而踐踏公義。而他自己在遭到魏國政權國君對他的威逼利誘後,孟子深知如果不就範就將難逃殺身之禍,但他始終保持高尚的情操和氣節,無視利誘威逼拒不為其所用。他拋棄萬金而不顧,寧可遠走他鄉也不願屈從於這樣的威逼利誘。

以上就是捨身取義的故事。它展示了人們在面對生死抉擇時,如何選擇為了公義和真理而犧牲自己。這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也是我們應該學習和追求的道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