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斷章取義故事

"斷章取義"是一個漢語成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中記述的一個歷史故事。故事講述了一位叫介之推的人,在幫助晉文公渡過困難時期後,他為了保持中立,堅決不肯接受賞賜,而是秘密地背著文公帶著家人逃跑。文公聽說這件事後非常感動,為了表示紀念,就創作了一首詩來讚美介之推的品德。詩中有這么一句:“斷章取義,足以為辭。” 意思是,作者摘取了詩句的一部分,以此表達自己的意思。後來這句話就演變成了“斷章取義”,用來比喻只看部分,不看全部,對事物進行片面的理解。

這個成語通常用於批評那些只看事物的一部分,而忽略整體或背景的行為。因此,我們應該避免"斷章取義",而應該全面、客觀地看待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