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李嗣業名言

根據公開資料,《李嗣業名言》是唐朝詩人李嗣業的作品。

全文如下:

蕃漢三軍勢若山,將軍顯赫勇而嫻。

身先士卒人皆伏,轉戰雖久心不寒。

望賊兼程不敢追,未至十步先相違。

古人立功在軍旅,始知此道神靈護。

車徒不歇糧亦陳,戰鼓喧天塵土春。

戎夷近事多輕怯,時須武勇常驚迫。

乘茲機勢以長驅,西取皋蘭與蕃族。

謹把斯兵不入城,齰我矛鋋白日景。

爭為鬥戰卒與戎,會罷無傷萬里中。

投軀矢箙中塗分矢亦勁,報國之志何可勝。

歸休衛霍將未得,邊疆為郡身榮貴。

至今長作鬼門關,人馬踐履皆辛苦。

自非有勛至明德,豈得光榮於此路。

聖人開國承天意,愚夫為將皆知懼。

又言兵者非妙術,在將寬仁兼武備。

須使封疆大內寬,重門晝閉常時啟。

勿令萬里無寇虜,一境安全十室歸。

所以貴此良有以,其事可求道亦微。

征戍荒殘千里外,此時思婦皆掩涕。

應須殺身報天子,死是忠臣生孝子。

可憐廣武客,遺族奉遺棄。

在戎經遠地,不見君王面,登高望路使心悽然。

誓令鄉路展君行,甘赴犬戎款虜庭。

忽逢使者改衣裳,交河漸高思浩蕩。

從來人稀獨自還,小女沿街送馬鞍。

數日來逢沙朔寇,回途逢得白烏堂。

身居官位雖為賤,匹夫投義皆可榮。

征戍久矣徒能說,以茲常欲思重難言絕還之作寄在城人。《新唐書·李嗣業傳》中記其征戰事頗詳。“兵士不解甲者久之”。這真是一個絕妙的描繪!若只寫久不解甲就罷了,沒有表現出那種決死一戰的決心和氣氛;況如大將王忠嗣於戰酣之際拔旗易幟以激勵士氣,“嗣業從之。”讀到這裡我即覺著一股銳氣透紙而出。“諸將既負勇而習戰”。這是一個很好的烘托。“嗣業身先士卒”,“每戰必先登”,真是一員敢作敢為的猛將!“望賊兼程不敢追”,可見其臨敵之謹慎;“乘茲機勢以長驅”,可見其善於把握時機;“歸休衛霍將未得”,可見其勇冠三軍而兼智勇;“自非有勛至明德,豈得光榮於此路”,又可見其不尚虛名而重實際功勳。“邊疆為郡身榮貴”,李嗣業鎮守邊疆時所得之榮譽地位是無疑的;而他的邊疆之功也是不容抹煞的。“唐諸將之中號為名將”,是說他為當時諸將之佼佼者;但如單看此傳亦不能令人全信無疑也。“沙場乍合還相樂”,是一幅絕妙的戰場即景!從征戍邊人的眼中看去是慘痛的;“百戰苦辛都未回”,其戰爭生活是很苦的;“自古為邦在慎罰”,為君上招憂罰是應避免的;“過隙蹉跎惜白髮”,是很能道出苦中來的一種幽感!唐之史文固足可愛也! 李嗣業立功北疆一帶諸戰役是有所貢獻的,“所將常千餘人”,“然與張和及將五百騎共走死歸鄉。” “屢有所白”;卻與上文大不相稱。因文中突出猛將的氣概甚多,“論者謂未能盡其才也”。這正符合傳記的客觀真實;否則即失之偏頗了。“嗣業善用馬槍”是一點也不假的;但“善用”二字卻不足以盡之。“嗣業臨敵應變”亦可謂“智勇”了;但“智勇”二字亦不足以盡之。“嗣業雖武人”卻也有一種“儒者”的襟懷;他並不以功高自矜;“初以偏裨定西戎”時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