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沮溺典故

沮溺典故源自《論語·微子》中的一段故事,涉及孔子與兩位隱者長沮和桀溺的相遇和對話。這兩位隱者的姓名不為人知,僅以「沮溺」代稱。他們的名字「沮」和「溺」分別指代沮洳(沼澤地帶)和淖溺(淺水區),象徵他們居住在水邊。在故事中,孔子派子路去詢問渡口的位置,從而與這兩位隱者進行了隔空對話。

長沮和桀溺的對話反映了他們對於當時社會混亂的看法,以及他們選擇避世隱居的生活態度。桀溺對子路說:「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這句話意味著天下大亂,無人能改變,與其跟隨孔子這樣的避人之士,不如跟隨他們這些避世之士。

後來,「沮溺」這一典故常被詩文中用來借指避世隱士。例如,唐代詩人韋應物的《秋郊作》中就有「方願沮溺耦,淡泊守田廬」的句子,表達了詩人嚮往隱居生活的願望。明代梁辰魚的《浣紗記·談義》中也提到「蹈沮溺之高風」,同樣表達了對隱士高潔風範的嚮往。

綜上所述,「沮溺典故」不僅記錄了孔子與兩位隱者的相遇和對話,也成為了後世文學中表達隱逸情懷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