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流外官

流外官是中國古代官制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主要指那些沒有正式品級但充任於各衙門的官員。以下是關於流外官的詳細解釋:

定義與分類:

流外官是指那些不在正式的九品官制內的官員,包括六品以下、九品以上的官員之子及州縣佐吏等。

流外官也分為九品,其中最高的是勛品,然後依次為二品至九品。他們沒有正式的品級,但通過考課制度可以逐級升轉,甚至有機會通過考試進入流內,成為正式的品官。

歷史背景與發展:

流外官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漫長階段,最初與正式官員沒有太大區別。但從南北朝開始,尤其是唐宋以後,流外官的地位逐漸下降,與胥吏混稱。

宋代設立了專門的流外官銓選考課機構——流外銓,流外官的選拔程式嚴格,包括資歷、學識、舉主等條件。

考任與出職制度:

流外官的考任升遷依賴於嚴格的銓選考課,高級政府機構的流外官考任升遷較快,而低級流外官則難以升遷。

流外官的出職分為年滿出職、比換出職、恩賞出職、推舉出職等,出職後所授差遣的級別通常逐步下降,反映了社會對流外官的普遍鄙視。

與流內官的關係:

流外官雖然地位較低,但通過考核和努力,有機會「入流」,即成為正式的品官。這一過程充滿了挑戰,因為每年從流外「入流」的人數遠多於流內官員的選拔人數。

綜上所述,流外官是中國古代官制中一個複雜而重要的群體,他們雖然地位較低,但通過嚴格的考任制度和不懈的努力,仍有機會晉升為正式官員。了解流外官的歷史、考任和出職制度,有助於更全面地理解中國古代的官制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