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端午故事

端午節有很多傳統的習俗和故事。其中一個流傳最廣、最富傳奇性的故事與偉大詩人屈原有關。

相傳,屈原是一位愛民如子的楚國官員。他遭陷被貶後,仍矢志為國為民,但卻不得重用。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五日,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的夢想徹底破滅,為了驅除悲憤,他寫下了絕筆《懷沙》,然後懷著悲憤的心情抱著石頭投江自盡。當地的居民得知這一訊息後,紛紛划著船來到江中拯救他,有些勇者還駕著小舟打撈屈原的身體。

百姓們將糯米切成三角形,扔到水裡和雞蛋、粽子一起煮,以此餵魚以避免吃掉屈原的身體。這個習俗逐漸演變為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在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會提前製作粽子,有的地方還會製作彩繩、鬥百草、製作香囊等習俗。這個故事表達了人們對於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之情,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傳統習俗之一。

除了這個故事外,還有其他的傳說,比如孝女曹娥尋父遇難溺死的地方後來成了一處江灘,曹娥逐漸成為當地端午節紀念的一個女性形象;還有龍舟競渡的習俗是源於明代的“五月五日競渡”紀念屈原的活動,後來曹娥江和汨羅江划龍舟、吃粽子的習俗融合到一處等等。這些故事和習俗都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也是端午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