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端午節的起源故事

端午節的起源故事有多種說法,其中兩種廣為流傳:

1. 紀念屈原說: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卻遭到了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最終被貶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楚都,屈原在流放過程中投江自盡。為了紀念屈原,人們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吃粽子、賽龍舟。

2. 龍的節日說: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出沒的時節,此時要慶賀端午以驅鬼避邪。這種說法主要與古代“以龍為天神”的信仰有關。

此外,也有一些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與端午節有關,如《曹娥救父的故事》、《端五除五》等。但這些故事的真實性有待考證。總的來說,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包括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飲雄黃酒等,這些習俗都與紀念屈原有關。在古代,人們認為屈原的死會給人們帶來厄運或災難。因此,通過吃粽子、賽龍舟等方式,人們試圖驅趕邪惡,祈求平安。這些習俗至今仍然在中國南方地區廣泛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