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糊名

糊名」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用於防止舞弊的一種措施。具體做法是在考試結束後,將考生的姓名、籍貫等信息用紙糊起來,以防止閱卷人在評閱試卷時出現徇私舞弊的現象。這一制度最早出現在唐朝武則天時期,但當時並未在科舉考試中普遍使用,直到宋朝,糊名法才被正式採用並廣泛實施。

在宋朝,糊名也被稱為「彌封」,不僅封住考生的姓名和籍貫,還包括初定的等第,以進一步防止評卷官的舞弊行為。此外,為了防止考官通過字跡辨認考生,進而產生不公,還發展出了「謄錄」制度,即將考生的試卷謄寫到另一份試卷上進行評閱。

糊名制度的實施,有效地減少了科舉考試中的不公現象,對於保證科舉制度的公正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儘管如此,這一制度也有其局限性,例如無法完全杜絕考生在試卷上做標記或其他形式的作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