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艾粄故事

艾粄的故事來源於客家人的端午節傳統習俗。每年端午,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會掛艾草、菖蒲,並製作艾粄作為節日的傳統糕點分發給家人、鄰居、過往行人享用。

相傳在很久以前,一個瘟疫橫行、民不聊生的年代,有個叫艾郎的青年,為了替鄉親們治病,跋山涉水,尋找藥方。終於有一天,他在山中遇到仙人,仙人大展神法,將草藥變成五彩絲線,囑咐艾郎將這些五彩絲線拿回家,逢端午這天包進糯米飯里,做成艾粿送給鄉親們吃。鄉親們吃了仙人艾郎製作的五彩糯米粿,不僅沒病倒,還精神氣爽。慢慢地形成了端午節吃艾粄的習俗。

製作艾粄的時候,先把洗淨曬乾的“黃艾”搗爛去苦味,然後放進蒸鍋里和糯米一起蒸煮,出鍋後香糯可口。據說艾還有安胎、明目、利濕、平喘、祛痰、止血等藥用功效。品嘗著這清香四溢的艾粄,便也祛病強身、福佑後代。久而久之,吃艾粄成了客家人世代相傳的風俗。

如今,每逢端午節,客家山區的許多家庭依然還會備好米漿、花生等食材,用草木火精心蒸煮艾粄,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品嘗這美味又富有傳統文化內涵的糕點。這個承載著客家傳統節日記憶的艾粄,不僅蘊含著客家人的團圓情思,也傳遞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願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