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蒙古遊牧文化溯源

蒙古遊牧文化源遠流長,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紀,當時室韋氏等蒙古早期部落從大興安嶺一帶沿克魯倫河向西遷徙,至12世紀初逐漸占據貝加爾湖上游的色楞格河流域,完成了蒙古化的過程。

蒙古族的概念形成較晚,直到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後才逐漸形成。關於蒙古族的起源,現代科學研究認為其出自歷史上的東胡,這是一個位於中國東北黑龍江流域的古老遊牧部落。

蒙古族的文化發源自北半球乾旱的草原生態環境,這一地域的土地並不肥沃,甚至可以說是貧瘠。考古學表明,我國內蒙古東部地區早期遊牧文化發端於遼河流域的夏家店上層文化,這一文化帶有濃厚的北方草原遊牧文化特徵,如發達的青銅器工藝和豐富多彩的動物紋裝飾藝術

遊牧文化是指逐水草而居,進行遊動放牧的遊牧民族創造的文化,這種文化尊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天人合一的價值觀,強調以可持續發展模式為特徵的自然生態理念。

遊牧生活方式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文學、藝術、宗教、風俗習慣,無不體現遊牧文化的精神追求,如不拘一格、兼收並蓄、開放包容的世界觀。

季節營地的劃分為遊牧業最明顯的特徵,每一季營地駐牧期間,牧人還要根據草場與牲況做多次遷移。這種逐水草遷徙的生產方式是一種人類對自然對象性關係的適應,最大限度地利用牧草資源又不使其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