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退避三舍故事

退避三舍的故事源自春秋戰國時期,主人公是晉文公重耳。當時,楚莊王成功平定了內亂,並想要與齊國爭奪天下,於是借兵馬伐宋。同時,楚莊王揚言道,誰要是助齊國一統天下,他必先問罪於誰。正巧重耳所在的晉國遇到了困難,楚莊王的好友重耳前往楚國借兵,於是向大夫蔿呂臣借兵,呂臣十分看不起重耳,卻因受到楚莊王威脅而願意出兵相助。重耳當上了晉國國君後,為了感謝楚莊王當年的仗義之舉,便打算與楚國在城濮進行決戰,以報當年之仇。

決戰前,楚軍有一位大臣對楚莊王說:“對方是流亡在外的公子,此次卻與對方實力相差懸殊的楚軍交戰,且還處於有利地勢,我軍士兵並未察覺到對方是晉國公子重耳,為何要急於進攻呢?”這一席話提醒了楚莊王,他當即下令撤去軍隊前陣的先鋒官。

重耳的軍隊和楚軍對峙了幾天后,晉軍仍占據著上風。這時,晉軍中有人獻計道:“對方軍隊沒有防備我們退兵誘敵深入再全殲他們。”重耳經過深思熟慮後採納了這一計策。於是,晉軍後撤了九十里(一舍為三十里),成功吸引了楚軍追擊。在兩軍交戰之際,晉軍還假裝戰敗而逃跑。而事實上,晉軍只是撤退到有利於埋伏和防守的地方,等待楚軍的到來。

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後,楚軍大敗。重耳因採取了正確的戰略而成功擊敗了楚軍。這就是退避三舍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面對困難時要有冷靜的頭腦和正確的戰略,才能戰勝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