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鐘相楊麼起義

鐘相楊幺起義是南宋建炎四年至紹興五年(公元1130—1135年)期間發生的一場農民起義戰爭。起義由湖南義軍首領鐘相和楊幺領導,他們在洞庭湖區連續抗擊南宋官軍的圍剿。起義的原因是由於金朝滅北宋後,南宋高宗趙構被迫南遷,金軍緊逼南下,導致宋軍潰散,沿途剽掠,統治者橫徵暴斂,政繁賦重,激起江南民衆的反抗。

鐘相在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二月率先聚衆起義,抗擊潰兵遊寇集團的搶劫,號召等貴賤、均貧富,得到湖南多地民衆的響應。起義軍初步取得勝利後,鐘相被宋軍俘殺。鐘相犧牲後,楊幺率領的數十萬義軍轉入洞庭湖區,利用湖泊港汊爲險,設立營寨,繼續與官府抗衡。起義軍在陸上耕作、水上戰鬥,實力日益增強。

楊幺在建炎四年(1130年)三月接替鐘相的位置,重建楚政權,自號大聖天王。起義軍在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立鐘相的少子鍾子義爲太子。紹興五年(1135年)春,宋高宗調岳飛前往鎮壓起義軍,同時採取政治誘降活動。最終,楊幺被俘犧牲,起義失敗。

這場起義波及湖南、湖北兩路,羣衆多達二十萬人,持續六年之久,是宋代三大農民起義之一,對當時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