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24節氣是什麼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農曆中用來劃分一年中不同自然節律變化的二十四個時段,每個節氣都反映了天氣氣候和物候變化,是華夏祖先歷經千百年的實踐創造出來的寶貴科學遺產。它科學地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律,並將天文、農事、物候和民俗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二十四節氣於2016年11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這二十四個節氣分別爲: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每個節氣都有其特定的含義和農事指導意義,影響着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例如,立春標誌着春季的開始,是農民開始準備春耕的時候;而大暑則表示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來,農民需要注意防暑和作物的灌溉。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期,中國古代先賢就定出了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訂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