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惱羞成怒的故事

惱羞成怒源於清代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它的意思是由於羞愧和惱恨而發怒。例如,如果你對某件事情感到惱羞成怒,那么你可能會變得非常生氣或暴躁。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因為受羞辱而產生的憤怒情緒。

關於惱羞成怒的故事,有一則流傳甚廣的寓言故事是這樣的:

從前,有一個叫做“惱”和另一個叫做“羞”的小傢伙。他們生活在一片廣袤的原野中,與各種動植物和諧共處。這片原野的居民們都知道,惱和羞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因為他們總是互相扶持,共同面對生活的挑戰。

有一天,惱和羞無意間闖入了一個陌生的地方,那裡的人類將各種複雜的社會規則、權力爭鬥以及利害關係帶到了這片祥和的草地。在那裡,他們被視為異類,被排斥、被嘲諷,甚至遭受欺凌。這些經歷讓他們非常氣憤,也使他們倍感羞愧。惱和羞對人類世界的規則和習慣一無所知,也不知道如何應對這種無禮的挑釁。因此,他們心中憤怒的火焰瞬間點燃,以至於憤怒到了極點,結果惱羞成怒。

這則故事以寓言的形式闡述了“惱羞成怒”的含義:因羞愧或惱火而憤怒。當我們面臨他人對我們行為的誤解或不尊重時,我們的反應取決於我們的人格特質和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有些人可能會感到惱火併採取行動來維護自己的尊嚴;而另一些人可能會選擇冷靜地解釋並尋求解決方案。

總之,“惱羞成怒”的故事告訴我們,當我們面對他人的不尊重或誤解時,保持冷靜和理智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該學會適應不同的環境,理解他人的行為背後的原因,並採取適當的行動來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