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辟士

"辟士"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pì shì,主要意思是指徵召、任用人。這個詞語的出處是《南史·宋紀上·武帝》。在歷史中,"辟士"也有其他含義和套用,例如:

在唐代,白居易的《元十八從事南海欲出廬山臨別舊居有戀泉聲之什…伸別情》中提到:「賢侯辟士禮從容,莫戀泉聲問所從。」這裡的「辟士」指的是徵召或任用人才。

《舊唐書·韋夏卿傳》中提到:「始在東都,傾心辟士,頗得才彥,其後多至卿相,世謂之知人。」這裡的「辟士」同樣指的是徵召或任用人才。

宋代曾鞏在《送蔡元振序》中提到:「古之州從事,皆自辟士;士亦擇所從,故賓主相得也。」這裡的「辟士」也是指徵召或任用人才。

清代顧炎武在《菰中隨筆》中提到:「自是之後,州郡辟士之權,浸移於朝廷。」這裡的「辟士」同樣是指徵召或任用人才。

此外,"公府辟士"是指高級官吏任用屬員的一種制度,始於西漢,盛於東漢。兩漢公府自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大將軍以至九卿等,皆可自辟掾屬,有時也遵皇帝敕令辟召。通常丞相辟召之權最大,除吏之外,且可開客館廣納四方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