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不校校之

"不校校之"是清代顧廣圻提出的一種校勘學術語。具體含義如下:

含義:在校勘過程中,不改變底本文字,而是將所得的異文寫入校勘記中。這樣做既保留了底本的原貌,又體現了校勘所得的結果。

理論背景:顧千里(顧廣圻)主張在校勘時應該「舉斷不可少之書覆而墨之,勿失其真文」,明確提出了「不校校之」的理論。這一理論是他校勘學思想的核心與靈魂,旨在要求校讎者在不改變書籍原貌的同時,能夠明確書籍的是非得失。

實踐意義:顧千里的「不校校之」並不是簡單地不改變文本,而是在尊重版本原貌的前提下進行校勘。在改動正文時更為謹慎,以不改或少改的正文與校勘記相結合,來恢復文本最初定稿的面貌。這一思想特別重視版本佐證,強調古舊版本的價值及其在校勘中的作用。

影響:顧千里的這一理論反映了他對校書工作的獨到見解和對古往今來校書工作經驗教訓的總結。他認為校書者應有「事莫大於存古,學莫善於闕疑」的精神,以及「通其所不通,而不強通其所不通」的態度。同時,他主張吸取「宋學」主靜主敬的思想,從事客觀的校勘考訂工作。

綜上所述,「不校校之」不僅是一種校勘方法,也是一種對待古籍的態度和哲學,體現了顧千里對於保持文獻原貌和追求學術真實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