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五失本

五失本三不易是早期漢文佛典翻譯中的兩個重要理論和原則。

五失本指的是在翻譯過程中,由於漢語和原文(如梵文)在語法、修辭和體裁結構上的差異,導致譯文與原文在某些方面不一致。具體包括:

漢語語法結構與原文不同。

漢語比原文有較多修飾。

漢譯多略去原文重複之語句。

漢譯多略去原文夾注引起混亂之處。

漢譯多略去原文兩事承接處重複之部分。

三不易則是指在翻譯過程中,為了適應不同時代、國家習俗和民眾的需要,同時保持佛教的本意和原旨,存在三個難點:

時代變遷導致的理解差異。

文化背景的差異。

古代譯者的嚴謹態度與現代譯者的翻譯需求之間的矛盾。

道安的貢獻:

道安是東晉時代的傑出佛教學者,他在《摩訶缽羅若波羅蜜經鈔序》中提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思想,這一思想對後來的佛經翻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道安的原則被後來的譯者廣泛採納,如鳩摩羅什等著名譯者在翻譯實踐中都體現了這一思想,說明了其在佛教翻譯史上的重要地位。

總結:

「五失本三不易」原則強調了在翻譯佛教經典時,既要保持原文的基本意義,又要考慮到目標語讀者的接受能力和習慣,這一原則對於後來的翻譯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