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冬至粿

冬至粿,也稱為「冬節粿」或「冬節繭」,是廣東潮汕地區的傳統特色美食。這種食物在潮汕地區有不同的稱呼,如「冬節蛤」、「冬節繭」、「冬節囝」和「冬節蛤」,後者是因為其形狀類似蛤蜊肉而得名。此外,由於潮語中「蛤」與「鴿」同音,冬至粿有時也被誤稱為「冬節鴿」。

冬至粿的餡料分為葷素兩種,常見的素餡包括蒜白白菜乾蘿蔔絲乾等。而葷餡則通常由蒜白、鮮肉蝦仁芹菜水發香菇魷魚等主要原料製成,這些原料被切成小丁,加入精鹽、味素等調料攪拌而成。

製作冬至粿的過程涉及將白米漂洗浸泡後曬乾,再舂成米粉,加入開水揉至柔軟,製成圓狀皮。接著,在繭子皮中捏出適量的粉團,推成小粒並搓成圓形。然後,用大拇指將圓形粉團推成杯口狀、有底的小布袋,放入餡料。包好餡後,對摺結口形成三角狀,蒸熟後,在中間的漩渦角點上「花紅」,象徵喜慶吉祥,成為祭拜的食品。

此外,還有一種製作方法,使用粘米粉和糯米粉混合,加入開水攪拌成面絮,揉成光滑麵團後分割成小劑子。將這些小劑子拍扁,中間戳一個圓口後放入開水中煮熟。煮熟後取出繼續揉成光滑麵團,然後包入餡料。最後將成品放入蒸鍋蒸約15分鐘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