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功同良相

功同良相這一成語最早出自宋代文學家範文正公(範仲淹)的名言:「不為良相,則為良醫。」這句話意味著如果一個人不能成為治理國家的宰相,那麼他應該成為一名醫治民眾的醫生。這句話深刻表達了古代文人對於社會責任和使命感的追求,即如果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為,那麼就在醫學上救死扶傷,同樣能夠實現其社會價值。

在清代道光年間,婺源名醫汪啟時因其卓越的醫術和救治了無數生命,被婺源縣知事朱元理贈予「功同良相」的匾額。這一舉動不僅是對汪啟時醫術的肯定,也是對醫生這一職業的高度評價。匾額上的文字型現了醫家與政界在社會責任和道德要求上的共通之處,即無論是治國安邦還是治病救人,都是為了實現社會的和諧與人民的福祉。

「功同良相」這一成語後來成為醫界對醫生醫術和醫德的最高讚譽,用以表彰那些在醫療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