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吳鳳捨生取義的故事

吳鳳捨生取義的故事是:

吳鳳(1772—1836)是彰化縣人,幼年喪父,母親靠耕田、打石來養家,生活十分清苦。他自幼聰明好學,但因家境貧寒,無法就學。有一次,他在社學看學童讀書,雖自認為讀得並不差,卻無機會在學塾裡學習。後為一秀才知道了他“滿腹珠璣”,將他破例收留在家,供他讀書。 吳鳳入塾後十分用功,日夜苦讀,每次經驗總結,都有進步。不僅詩、詞、賦、經、史、子、集等讀得滾瓜爛熟,而且天文、地理、兵法、數學也懂得不少。他十六歲時便中秀才,廿二歲中副榜。

道光六年(1826年),彰化發生大地震,地震災民暴動。吳鳳憤而將官府的苛捐雜稅取消,並將全縣災民組織起來,以自己的才智號召大家同仇敵愾,抵抗官兵。在一次激戰中,吳鳳不幸被清軍箭射中肚腹,他堅持不下火線,拔箭裹傷後繼續指揮戰斗。最後他為國捐軀。 吳鳳的犧牲換來了災民的信服,大家公推他為總領導,吳鳳不願當“總”,說:“當領袖與當一兵勇要勇、一兵勇要忠”同樣吃苦難當,“若帶一兵勇上山便是造反首領,當眾公殺了再説!”大部份人認同他的理論並呼喊著:“吳爺不當總!吳爺不當總!”

吳鳳犧牲後,彰化人民為他立祠塑像,每年春秋兩季都去祭拜他。

吳鳳捨生取義的故事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英雄事跡,它表現了吳鳳的勇敢和無畏精神,也反映了彰化人民對於國家的熱愛和對於英雄的敬仰之情。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需了解更多故事信息,請查閱相關書籍或諮詢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