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態度

《和子由澠池懷舊》是宋朝蘇軾的詩作。

全文如下:

憶昔行津道,隔河喚渡壁疏莎。故人獨飲河上酒,方外不復兵戈後。

惜無快士批逆旅,摘遍老杜顛崖句。謫仙人死百千年,曾見雲泉識來去。

芻門吹簫招不還,空思河畔看雲臥。老矣尚可君王言,百世後世知此山。

手疏已煩頭未白,往與兒子相追攀。

此詩首聯追憶熙寧四年與友人渡河遊覽的情景,頷聯、頸聯懷念故人,抒發懷古之情,尾聯寫自己雖老,尚且可與兒子同往追游,流露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之情。

“憶昔行津道,隔河喚渡壁疏莎。”這裡追憶著過去,在津道上走過,隔著河呼喚渡船,身旁長滿了莎草。“故人獨飲河上酒,方外不復兵戈後。”當時的人,特別是作者的好友人,常有“清談”和“高臥”的雅興。作者曾有詩云:“世路如今已慣走,此心到處能安泊。”因此,故人獨飲河上酒,正好高臥林泉,也不再受兵戈的擾亂。蘇軾當時寫作此詩時正在惠州,正是他的貶謫之地。而詩中的“故人”,據楊慎《丹鉛錄》引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中的話:“窮居而無爲非我也……謂之不動主。”而蘇軾此時的心態也是既動且靜的。

“惜無快士批逆旅,摘遍老杜顛崖句。”兩句寫出了作者對當時沒有能與友人暢敘的遺憾。“謫仙人”指李白,“老杜”指杜甫。兩句是說李白、杜甫雖已死去,“但見雲泉來去”,而自己卻能摘遍杜詩中的顛崖句以自況。這裡既有對古人的追慕,也有自傷懷才不遇的感慨。

“芻門吹簫招不還”,典出《史記·范睢蔡澤列傳》,寫的是蕭何求賢若渴的故事。但求賢者亦必待賢者而用,正如詩人在此詩中所說:“老矣尚可君王言”。但自古賢才不被任用、不得歸宿的例證又太多啦!這實際上也是反映了詩人的無奈和失意。但結尾“往與兒子相追攀”仍是以對子侄的勸勉作結的,也流露出他的人生觀不是消極的而是比較積極的人生態度。

由此看來蘇軾所展現出的自我心態也是變化無常的。但通過在多個層次上體會詩歌內容之後又可看到作者豐富多面的人生態度及時代對個人的影響,從而理解並豐富詩人的思想感情。總的來說這首詩流露出作者貶謫中的失意情懷,及對隱逸生活的嚮往與追求。但整體看來詩人的精神面貌仍然是積極向上的。同時本詩語言平淡樸實讀來琅琅上口又餘味無窮,對於把握詩人的思想感情又提供了幫助。